游船上的“白族舞蹈表演和饮三道茶”,是包括在参团费中的。我能够欣赏到这些,还得感谢那位导游“金花”。观看了这场表演,使我对白族的民风民俗有了一些了解;有的还非常有趣。
船从码头出发不久,舞蹈表演开始。当时我们在船舱游船的顶层(好像是五层吧),周围许多游客都下到二层去观赏表演去了,我却留在顶层,我原想表演没有什么看头,还是欣赏大自然景色为好。过了好一会,导游金花找到我,我很惊讶,导游怎么能找到我?船那么大,有五层。她解释表演场地发现我不在,问我夫人,夫人才说我自己不来。她便到顶层来找我。
这种导游,我还没有见过。如果游客自己放弃观赏,导游把话说到也就尽了责任,她处理此情况的方式却有点特别。她把我带到表演场地,并叫占我位子(每人有固定座位)的人让我。我观看了片刻,便立马觉得刚才不来非常愚蠢,她的劝告完全正确。
这里要说说我们导游。
导游是位美丽的白族姑娘,大概二十六七吧,我对她的评价可以用“赞赏”两字概括。如果再说细点,便是:工作负责,善于与游客沟通;语言表达能力极强,与大理有关的地名典故历史人文故事,记得非常准确。语言风趣,语速适中。解说时她自己不大笑,但却用知识和内涵把游客逗得哈哈大笑,也让游客在笑声中增长了见识。
在从大理古城到下关码头的汽车途中,导游就已经娓娓而讲了。
导游首先讲如何称呼白族姑娘和小伙。这件事很重要,旅途上或在大理游都会遇到。她说,白族称姑娘为“金花”;但老年妇女称呼前不能加“老”,绝对不能喊“老金花”,那会得罪人,仍需称金花。称姑娘不能称“阿妹”,在白族民俗里,这是情人之间的亲密称呼。导游叮嘱大家,如果大家要称呼导游她,可在姓前加“小”,或直称“金花”。
男子应该称“阿鹏”或“阿鹏哥”,据导游说,此典故源自佛释迦牟尼肩上的鹰,此鹰叫“大鹏”,白族借以形容男子的阳刚之气,也用来称呼男子。
我觉得这些民俗规矩很重要,如果不知道情况,就阿哥阿妹的乱喊一通,那便亲亲热热地把人得罪了。
我们团里年青人多,于是团内称呼很快便与大理接轨。伙子都变成阿鹏哥,年青美女都变成金花了。
导游还说,大理在评价胖瘦上有唐代遗风,以胖为美;胖的是抢手货,瘦的不行。于是我们团里的那几个白胖胖的漂亮伙子,便由众人公推为“抢手货”,每有与金花打交道的机会,大家照例就把这几个胖乎乎的连赞带哄地推荐上去。是嘛,“抢手货”当然该在风口浪尖上,“跳楼货”们理应埋汰躲着。那几个胖伙子,在旅途中确实神气,逗得大家开心得不得了。
有几个伙子胆子特大,当金花导游解说如何判断金花结没有结婚,可看她腰上垂下的飘带,好像飘带上要绣个什么的就可以判断。有个胖乎乎的伙子居然敢问导游,我怎么没有看见你腰上的飘带呢?实在有点猖狂,导游只是笑吟吟的,装着没有听见。
我去时,表演已经开始,我不知道前边还演了多少,但从我看到的开始,大概有四场舞蹈。三场是较为纯粹的舞蹈,一场是带有故事情节介绍婚嫁民俗的舞蹈,中间穿插着敬三道茶的表演。
节目主持人。其服饰也是白族金花较为普遍的服饰。艳丽秀美。大理的导游都穿这身。我在市场上看过这身衣裈,觉得是白缎(或绸)做的吧,白色绸缎上绣红色花卉,反差极为强烈,但我觉得在明丽的苍山洱海间,似乎只有这身衣服,才能与环境相配。
第一场舞蹈
第二场舞蹈
“五朵金花”永远是大理人心中的爱
第三场舞蹈。这是双人舞,脖子上悬挂琴弦的阿鹏哥,边弹边绕着金花妹跳舞,节奏欢快。
在舞蹈间歇,穿插敬献三道茶。白族的三道茶,是最隆重的待客礼数,第一道茶苦涩,第二道茶味甜;第三道茶略带回味。统称为三道茶。据说此三味寄寓人生的先苦后甜。我喝惯了川茶,而且半天只一道,此处喝来,还别有风味。英俊的阿鹏哥托着茶盘,美丽的金花恭恭敬敬向游客敬献香茶,热腾腾的,真是人茶俱美。
最有趣的最后一个节目。大约是用舞蹈语言介绍白族的婚嫁习俗。
新娘亭亭玉立
掀起你的盖头来
父母祝福
婚庆舞蹈开始
芦笙恋歌
大概在为难新郎吧
据说白族有“掐新娘”的习俗,即新娘出嫁时,要掐新娘,且越掐得痛越好,正在表演掐新娘的习俗。
我们团的胖阿鹏哥们一听,反应敏捷,离开座位,冲上舞台,想去掐掐,场面有点火爆,但表演者已见惯不怪,台上的金花与阿鹏哥迅速组成人墙,胖伙子的手无处可掐了,悻悻而退。
转自zhangzuofu的博客
亲爱的博友,如果您您点击一下日志右边的广告图标,我会对你甜甜一吻,假如你点击博文 下边的推广信息,今晚天冷我也你跟你私奔。
评论